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业界楷模
航测遥感科研路上的奔跑者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艳丽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2023-03-1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她是一位科学家,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项目;

她是航空遥感标准体系建设的带头人之一,组织参与编制了一系列新型航空遥感技术国内外权威标准;

她是一位严厉又和蔼的导师,为行业培养科研骨干和硕士研究生30余人。

她,就是刚刚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自然资源部航空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薛艳丽。

一捧鲜花,带着芳香,立在办公桌一角,薛艳丽坐在电脑前专注地工作着。3月3日上午,当大家得知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消息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微信群里一片祝福声,纷纷表示实至名归。

同事们说,她是自然资源系统的巾帼英雄、女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单位领导说,薛艳丽长期坚守科研一线,政治立场坚定,爱岗敬业、品德高尚、甘于奉献。

在导师、领导、同事、学生的眼中,薛艳丽是一位兼具创新能力和奋斗精神,吃苦耐劳、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学术带头人。

从1989年考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起,薛艳丽就没有离开过测绘领域。她一直专注于航空遥感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科技成果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作为单位技术创新带头人,薛艳丽主持或参与了近3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总体技术组专家及核心骨干,承担多项国家重大测绘工程实施技术保障。她带领团队在新型数字航空遥感新技术及装备国产化、低空无人机测绘遥感技术与装备研制、自然资源遥感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灾害救援保障中。

“大薛姐”巾帼不让须眉

薛艳丽的同事们亲切地称她“大薛姐”“薛老师”。

3月1日,“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下班前,薛艳丽忙完手里的活,打算回家陪伴女儿分享喜讯。不巧,本应在一周后召开的项目汇报,提前到了第二天。薛艳丽没有多想,马上投入到工作中。晚上10时许,当她回家,发现女儿脸色煞白,伴有呕吐,去了医院才知道是急性肠胃炎。她带着女儿看完病回到家已是次日清晨。

懂事的女儿早已习惯了妈妈的早出晚归。加班是薛艳丽的工作常态,那间几乎每天最后关灯锁门的机房就是她的办公室,工作上她尽己所能,“有担子自己扛,宁愿自己多做一点”。

“巾帼不让须眉。无论是业务能力、技术能力,还是带项目、带队伍、研究生培养,她都很优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测新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薛艳丽是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从“十五”到“十四五”,承担了一批国家科研项目和课题。

与薛艳丽并肩工作了近30年的实验室副主任肖金城表示:“作为一名科学家,她在科技创新方面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肖金城清楚地记得,“海岛礁测绘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十一五”期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一项重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薛艳丽担任课题技术负责人。为摸清我国周边岛屿基本情况,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解决了稀少(无)控制大比例尺岛礁遥感测绘的关键技术。“这项技术非常难,因为人不可到达,无法采用传统测绘方法去解决。”

肖金城还记得,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薛艳丽主持的国家863课题中,研究突破基于北斗短报文/移动通信的轻小型无人机组网观测与安全管控技术,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无人机飞行实时监管的全套技术链路与系统,实现了无人机多架、协同、异地、同步在线超视距通信与监管,填补了我国无人机飞行安全管理的空白,有效解决了我国轻小型无人机“看不到”“管不了”的难题,促进了低空无人机产业化发展。

科研赛场屡获新突破

在航测遥感科研的赛场上,薛艳丽奔跑的脚步从未停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参加工作至今近30年来,薛艳丽始终扎根航空遥感新技术研究,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近年来,她先后获得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等4项荣誉称号;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编制国家、行业标准30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

她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IMU(惯性测量单元)/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研究。经理论推演与数万模型的规模化生产试验,推动完善了我国稀少(无)控制测图的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编制了国家标准,推动了我国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技术升级。这些成果大幅度减少地面控制测量工作,在国家基础航摄、西部测图、海岛礁测绘等工程中推广应用,提高作业效率30%以上。

作为国家海岛礁测绘工程总体技术组专家,薛艳丽负责遥感专题总体设计。同时,她和团队依托863课题,研究创建了海岛(礁)稀少(无)控制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指标体系、南海礁盘水下地形无控制综合测量技术;研究了海岛(礁)无人机高分辨率、立体测绘遥感数据获取、无控制测图的技术与装备,先后3次开展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无人机航空遥感测绘与监测,测制了国内最大比例尺钓鱼岛地形图,保障我国主权维护。

此外,她的团队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建立全套生产工艺与技术规程,是领航全国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先锋队;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重大项目中提供软硬件保障服务;“十四五”期间,开展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研究设计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虚拟卫星地面站、规模化底图生产流水线建设方法与工艺,提高地类变化发现的及时性与智能化,将监测模式由“集中会战式”向“自主即时式”转变,整体提高作业效率30%以上。

在民用轻小型无人机测绘遥感技术应用方面,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低空航测遥感系统稀少(无)控制摄影测量技术、无人机组网观测与管控技术、无人机视频实时测绘技术、低空无人机新型传感器检测检校与标定技术等,研制了系列无人机遥感软硬件装备与标准,在森林火灾、滑坡泥石流、台风等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应用,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薛艳丽作为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测新图公司标准化工作组副组长,主持或参与编制了新型数字航摄系列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团体标准共计38项,获中国标准创新项目贡献一等奖、中关村十大标准创新奖。

做好“传帮带”,培育“生力军”

从业30多年来,薛艳丽坚持“做有用的科研”,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聚焦世界科学前沿,聚焦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提高自己应对市场的能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作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生导师,她不仅关注项目进展,还要兼顾学生的学业与生活。

在学生的眼中,她是既严厉又和蔼的老师。李昌柯是薛艳丽一手培养起来的硕士生。“薛老师不仅帮我选课,还逐字逐句帮我修改论文。”去年,李昌柯毕业后选择留在实验室继续跟着老师搞科研。

“她追求极致、严谨的态度,带领我们团队越来越好。”在公司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张丽娜看来,薛艳丽既像老师又像姐姐,从10多年前来到单位,她就在薛姐的引领下一步步成长。

人才聚,则企业兴。“有事找薛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测新图遥感应用工程中心孙茜茜表示,“公司里大家但凡有技术方面的问题,都会去找薛姐帮忙,而且一找一个准,她会耐心指导和讲解,带领年轻人去走访调研,探索解决办法。”

谈及获奖感受,薛艳丽坦言,荣誉来之不易,但自己个人的努力只占20%,另外80%则来自于单位的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未来我除了要认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也要做好‘辅导员’的角色,培养一批年轻的优秀创新人才,通过‘传帮带’把我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传递下去,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徐红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