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业界楷模
不负韶华 逐梦北斗
——记陕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师李阳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2023-03-02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青春有很多种打开方式,每一种都有不同的色彩。当一个人的奋斗与国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紧密相连,再平凡的青春也会焕发出夺目光彩。

近日,共青团陕西省委公布2022年度陕西省杰出(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名单,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李阳获“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这位“90后”工程师2016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局属单位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北斗导航定位中心,为北斗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

赋能北斗 勇于担当

“6年间,他跑遍了三秦大地的全部区县,10余次穿越秦岭巴山,6次进入黄土高原人烟稀少区,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94座站点的建设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讲,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负责人黄功文说。

在陕西省北斗导航定位中心,李阳现在主要负责精密GNSS数据处理和卫星高精度定位应用技术。刚入职不久,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李阳作为青年骨干加入北斗导航定位中心团队。在陕西北斗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初期,项目工期紧、跨度大、需要协调的部门多。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李阳全程参与了站址勘选、结构设计、土建施工、网络布设、设备安装与调试、数控中心建设、属性测定等工作。陕西北斗定位基准站的顺利建成,填补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在陕西的空白,后续广泛服务于全省540余家企事业单位,累计精确测定1.6亿点次,提升生产效率30% ~ 50%,节约各级建设资金数亿元。

在陕西北斗建设期间,李阳与团队攻克了多模多频定位增强、异构站网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率先在全国实现整网支持全星座、全频点、全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应用,其中1项科技成果通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为组长的评审团评审,被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获得的成绩不容易,也特别感谢像李阳这样的年轻工程师,踏实肯干,愿意付出。”黄功文于李阳,像是师父带徒弟,看到他的成长,从心底感到高兴。

与此同时,李阳参与研发的省级基准站信息化数据管理运维平台、陕西北斗高精度定位在线服务平台等,极大提升了陕西北斗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水平和生产服务效能。该系统目前服务于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生态保护、地震监测、气象预报、智能交通、公共安全与应急保障等众多领域,并荣获2021年度陕西省北斗系统应用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

科技创新 深化应用

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陕西省北斗导航定位中心承担了此次火炬传递精准定位及直播展示工作。3个多月里,程序开发、技术难题攻克、调试测试……在不断尝试、摸索中,李阳和同事们最终完成软件研制和基础平台搭建。随后,“十四运会火炬传递北斗动态定位服务系统”获评2021年度陕西省北斗系统应用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

“将北斗应用于重大赛事活动,不仅在陕西省是首次,在全国也鲜有涉及。时间紧、任务重,这对我们提出了极大挑战。”作为“十四运会火炬传递北斗动态定位服务系统”研发团队核心成员的李阳说,“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北斗定位芯片放在哪里?”植入火炬,最为简单和直接,振动小、运行稳定,卫星接收不易受遮挡,工作量最小;但火炬已设计成型并试生产,时间是否还来得及?团队成员反复研究,一遍遍与执委会沟通协调,研讨设计方案,最终决定将接收北斗信号的芯片制作成卡片,佩戴给火炬手和护跑手。

在确定佩戴方式后,选择什么样的定位设备是又一个新问题。“定位设备不仅要满足数据稳定、功耗较小、采样频率高、轻巧易携带等要求,还要考虑高楼树木遮挡干扰、多路径效应等不利因素。”李阳与团队其他成员反复研究设计方案,对比了10余款设备,进行了30余次测试实验,最终选定出最符合要求的芯片。

最终,李阳和团队其他成员利用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提供的精准定位信号,结合GIS、互联网、移动应用、云服务、大数据等,实现了十四运会首站火炬传递实时动态精准定位、传递路线展示、传递轨迹查询、火炬手介绍等。首次将北斗应用于全国性的重大赛事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科普性和关注度。“通过火炬传递这样的活动,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了北斗导航定位这个国产卫星导航系统。”李阳自豪地说。

系统测试时正值盛夏,李阳和同事们顶着烈日高温,每天穿梭在地表近50摄氏度的火炬传递路线上,全面测试系统性能,将交接点位准确地匹配到地图上。在西安市区火炬传递期间,该系统单一时刻实时并发观看人数达数千人,总访问量超3.8万人次,微博关注和阅读量达到了263.7万,为今后相关应用领域的拓展积累了经验。

学做并行 不断探索

作为数据中心第一批青年创新人才,李阳始终学做并行。强烈的求知欲让他在生产项目中不断钻研探索,并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方法与技术方向博士研究生。

摒弃浮躁,静心研究,这对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0后”来说并非易事。“作为科研人,‘90后’是幸运的,拥有优渥的科研环境,我们更应该多发挥多承担。”李阳先后参加了“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平差”“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建设”等国家及省市级重点项目10余项,参与编写重要项目技术设计书、技术报告10余篇,发表核心期刊科技论文3篇。

科研人不仅要做基础研究,还要把自己做得好的东西转换成实际应用。秉承这样的理念,李阳参与了2020珠峰高程测量GNSS实时数据质量分析系统开发、国家铁路集团科技开发计划课题——普速铁路有砟轨道精测精捣关键技术深化研究、陕西省2022重点研发计划——北斗混合云地质灾害高精度检测与智能预警系统开发,主持完成两项市级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1项,获软件著作权3项。

在李阳看来,对于测绘工作的热爱是他一路坚持的最大动力,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他都选择了测绘地理信息专业。“蓝图已经绘就,逐梦唯有笃行。我希望自己能一步一个脚印,用科技测绘之笔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深耕北斗技术及应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李阳将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中践行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张雯佼 邓晓璇)